地层深处盛上来的“工业食粮”——临沂恒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黑裸裸的身体里,一阵阵透出赤和热。啊!全是赤和热了,美丽而光明!”这是诗人朱自清笔下的煤,像黑色的精灵,从遥远的时代走来,用燃烧的身体带给世界赤热的能量。如今,它助推着时代的车轮,奔袭在工业化的大道上,前方即是“恒昌站”,那里又是怎样一番风景?
用缆绳把“安全”牢系心间
一粒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根缆绳上深系一份平安。无论是煤矿工人“全副武装”下潜到矿井底,还是满载而归从地层深处盛上来“黑色食粮”,一根缆绳承载了太多的祈望。如果说一份事业需要一个“符号”,那么这“一根缆绳”就足以恰当地注解恒昌煤业。安全是煤炭企业的生命线,生命行走在缆绳上,惟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精细化管理才能保障企业的长治久安。
“恒昌”二字寓意深远,安全至上才是恒久昌盛的发展之本。恒昌人的安全观并非仅仅停留在矿区横幅的口号上,而是要深入人心内化为无形的生命意识。通过创新培训模式,恒昌人在寓教于乐中潜移默化安全生产规范和标准。精细化激励机制和成效显著的安全宣传活动相得益彰,促进了恒昌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观念转变,推动了恒昌安全生产的本质提升。
“给我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阿基米德的这句豪言壮语同样也“撬动”出恒昌煤业安全管理的新思路,以经济奖励为杠杆,巧借“星级员工”为支点,恒昌充分撬动了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杜绝了“马虎、凑合、不在乎”的怠惰思想和“三违”现象,真正为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本质安全才是恒昌煤业行走在缆绳上的“守护神”。正因如此恒昌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改革,就是要敢于向自己“动刀”
敢问路在何方?当整个煤炭行业遭遇“寒冬”,作为恒昌煤业前身的临沂矿务局褚墩煤矿并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沉重的历史包袱和陈旧的管理体制加之根深蒂固的保守思想压得这个老牌企业步履蹒跚、举步维艰,前途一片渺茫。就是在这样一个“糟糕”的背景下,恰逢2002年新春,恒昌勇敢地接过这“烫手的山芋”,它坚信路就在脚下,走过严冬就是春天。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恒昌煤业在探索改革之路的过程中不断勇于向自己“动刀”,解放思想,不惧“疼痛”,割掉改革进程中暴露的惰性和畏惧,以完善的薪资福利制度推进企业自身的科学发展。改革释放出恒昌的发展活力,也激励着恒昌走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作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征信企业和罗庄区功勋企业,恒昌煤业深刻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竭心尽力为员工办实事,不断改善员工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同时,恒昌人恪守诚信,立足客户利益,严把质量关,让精细化管理思想深植骨髓。如此改革恰如“剃刀”一般,在游刃有余间抽丝剥茧、除旧布新,塑造了属于恒昌人自己的“黑金时代”。
巧妇的“有米”之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矿井老化、资源逐步枯竭的严峻考验,恒昌煤业纵有百般高超的“厨艺”也只能“望井兴叹”。当再次站到选择的十字路口,恒昌人陷入了苦苦思索之中,要坐吃山空?如此下策,锐意进取的恒昌人绝对不会接受。可另辟蹊径呢?一时间又根本找不到突围的路径。
2007年,对于恒昌煤业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经过长时间的摸索、酝酿和论证,一个年产130万吨的煤焦化项目落地成熟,这标志着恒昌终于突出重围,找寻到了一条“科技强企、循环发展”的兴旺之路。循环发展模式成功破解了煤炭资源不可再生性的难题,延长了企业的产业链条,使得恒昌煤业成为鲁南苏北地区最大的煤化工基地,仅焦炉煤气综合利用一项就达到了国内顶级水平。从原先的“地底淘金”到如今的“集中发展非煤产业”,恒昌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企业跨越式发展。面对“无米下锅”的尴尬,聪明智慧的“巧妇”总是能够千方百计地完美演绎“有米之炊”,“巧妇”的称号恒昌煤业绝对当之无愧。
凭借一根缆绳,它能够从地底端上工业的“真正粮食”。哪怕经历“寒冬”,它也敢于把改革的“刀刃”划向“陈旧的衣裳”。面对“无米下锅”的尴尬,它再次站到十字路口,思索、酝酿、峰回路转,终于寻得“循环发展”的突围良方。恒昌,果然寓意深远,越品越有耐人的芳香。
(空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