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皱纹长在心上
今年农历的九月初九是我国第一个法定的老人节。之前我们看到一组数据,临沂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163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4.7%,高于全省比例。“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每一个老年人也是社会的梦想。老龄化的浪潮如此来势汹汹,已让养老成为政府、社会以及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养老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为了更好地了解老人们的生存状况,重阳节前后,我们对几位老人进行了走访。
能动就动:最不愿意做儿女们的负担
我们到达老李家所在的村庄时已近傍晚,在一个地面用破碎砖块铺就的胡同口,远远地看到老李正用推车往家里推玉米,门口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坡,老李推了几次愣是没推上去。我们连忙过去帮忙,老李一看是我们,先咧开嘴笑了,连连说不用。后来我们果真没帮得上忙,这样的坡度,老李只往后一撤,脚下再稍一用力,车子就进了门口。
这一套动作一气呵成,显然这是老李平日里最经常进行的锻炼。而一进院子,堆得跟小山似的玉米映入我们眼帘。老李连忙把我们让进了屋,太阳几近落山,屋里光线比较暗。我们便在靠近门边的沙发上坐了下来。
“你家玉米还没掰完?我看别人的地都收拾得差不多了。”
“再有明天一天估计咱家的也差不多了。”
在谈话中我们了解到,老李老伴前两天到平屋顶收拾晾晒的花生,上梯子时脚踩滑了,掉了下来把腿给摔成了骨折,现在正在医院,玉米也就没来得及掰。这两天好点了,老李的弟媳去医院帮着照顾,他才顾得上地里。我们听得“心惊肉跳”,一个六十多的老太太竟然“上墙爬屋”。
“大娘摔着了,儿子回来了没?”
一说起儿子,老李滔滔不绝,黝黑的脸上堆积的全是自豪。老李的儿子是他们村的第一个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了济南,找了个济南本地的媳妇。说着,老李从茶几下面抽出一本结婚相册让我们看,一个劲地夸媳妇长得漂亮,对媳妇的满意之情溢于言表。这次老太太摔着了,儿子和媳妇回来了一趟,老李体谅儿子工作忙,当天就让儿子回济南了。儿子留下的钱也让老李悄悄地放回到儿子的包里。“我们老两口还有点积蓄,加上我还能跟着村里的建筑队干点活,钱缺不着花。”
老李仗着自己身体还硬朗跟着村里建筑队干点活,虽说累了点,但自己挣点钱心里踏实。儿子已不止一次劝他别干了,可他总是嘴上答应,但心里还是觉得自己多干一点,儿子今后的负担就能轻松一点。
毕竟,在大城市打拼不容易。
“我们农民要能退休就好了,拿着退休金,我们和孩子们就都享福了。”说着老李自己就哈哈笑了起来,赶紧又说自己太贪心了,国家对农民已经很好了,取消了农业税还给粮食补贴,这次老太太的住院费都能给报销一部分,“不过现在不都讲中国梦吗?这也算是我一个老农民的梦吧。”
我们要走,老李拿着小板凳跟着走了出来,非要给我们带几穗玉米,说新玉米磨的面做成馒头好吃。
“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走出老李家,我们中有人突然想起这首歌。此时此刻,这确实像是对老李这类老人的真实写照。
421家庭: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不到万不得已,父母是宁可自己默默承受,也不愿增加儿女的负担的。
小范和妻子小田两人都是家里独苗,真可谓是“糖水里长大的一代”。两人大学毕业后回了临沂,在父母的资助下买了一套两室一厅70多平的房子。生完一个儿子之后,婆婆从老家过来给看着孩子,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去年还打算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再生一个孩子。可是,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小范夫妇的这一计划化为泡影。
小田的父母和奶奶原本住在郯城县城,父母照顾着生活不能自理的奶奶,倒也不用小田夫妻操心。谁知去年年底小田的爸爸中风偏瘫,悲痛在小田的心里并没能持续太久,因为接下来一系列的难题都让小田措手不及。母亲一个人照顾不过来,把父母接到临沂来,家里又住不下。最后没办法,小范夫妇在自己小区附近租了个房子,把他们接了过来,自己帮衬着照顾。
“这真是我活到现在遇到的最大的坎。”
“你还好意思说,你那时候经常加班到九点多,我一个人光找房子就快累死了。”小田欲怒还嗔地打了一下小范。小范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显然是感觉愧疚。
即使现在小范在有意避免加班,但忙也帮不了多少。小田每天一下班就要去父母那儿帮着照顾父亲和奶奶,这样下来,平时是一点空余时间都没了,有时候就连儿子到晚上才能见一面。因为没时间复习,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她还是无奈地放弃了准备已久的司法考试。
“有没有想过先将奶奶送到养老院?”
之前,小范夫妇偶尔跟奶奶和父母提起这个问题,“谁知奶奶听后没说什么,头却往枕头里一靠,手就开始擦眼睛。”怪不得人家都说“老小孩”,如今一听说孩子要将她送到养老院,感觉到被嫌弃了,心理上还是接受不了。
老人操劳了一辈子,将他们送去养老院小范夫妇也是于心不忍,但现实在前,小两口还要工作,这简直是最两难的选择。前几天,小田的母亲无意中得知她放弃司法考试的事,觉得在这儿待着拖累孩子,吵着要回去,怎么劝都不听。无奈之下,小两口跟老太太商量先请一个护工,老太太这才罢休,但是坚持由她出钱请护工。
“其实是老太太想不开。现在我们虽然累点心里却也舒坦,总不至于愧对他们当年那么拉扯我们。”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们却从小范夫妇身上看到了另一面。
说起“421家庭”,小范笑着对我们说:“小时候享受了太多的关爱,现在到了还的时候了。”从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累并快乐着”,小范夫妇向我们诠释着“亲情”这一沉甸甸的字眼。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再难再累,其实幸福就是互相体贴的将就。
只留我一个:什么才是寄托
追求幸福不仅是年轻人的专利,老人们的幸福更需要社会关注。这句话近些年一向被社会推崇,但是真落到事儿上,很可能便成了难上加难的事。
幸福与不幸福,有的时候确实只是年龄问题。
我们走访的第三家是李阿姨,今年六十五岁。这个年龄在城市里其实是不算老的,如今生活得好,六十多岁老人的日子多姿多彩,正是在广场上跳健身舞的主力。若不是接二连三的打击,李阿姨也应该算是其中跳得最起劲儿的一个老太太。
李阿姨的女儿十五年前猝然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是怎么也弥补不了的。好在夫妻俩相扶相持,也渐渐走出了阴影。李阿姨和老伴儿喜欢旅游,工作之余两人去过不少地方。日子平平淡淡地过着,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四年前李阿姨的老伴被查出了肺癌,不久后便去世。被迫承受两次失去至亲的痛苦,险些将李阿姨重重击倒。
李阿姨说老伴走了以后,曾多次想着跟他去了,但最后还是熬过来了。说这话时,李阿姨目光空洞地盯着茶几上的杯子。我们突然觉得语言无力,甚至找不到可以安慰的话语,抬头环顾了一下房间,满满当当,墙上全是她和老伴旅游的照片。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这个120多平的大房子,越发衬得房子空旷。家,是情感的凝结,温馨的港湾。现在人没了,家也就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家。但是前人走了,再苦再难,留下的人却总得将日子继续。
单位上的老同事十分同情李阿姨的遭遇,觉得李阿姨的日子不能就这么下去,就张罗着给她找个伴儿。对于相亲,开始李阿姨是有些排斥的,但又不好拂了同事的善意,就去见了。几次接触下来,虽然没成,却让李阿姨对生活有了新的憧憬,“在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空荡荡的房子让你老想逃离它,找个伴也好,大家彼此有个依靠。”
妹妹家的孩子经常来看李阿姨,而且过两天就要接李阿姨跟去妹妹住。“要是自己的孩子就好了。”李阿姨不止一次地说。对于妹妹一家的关怀,李阿姨接受得不是那么坦然自在,生怕自己给妹妹家添麻烦。所以如果可能的话,她还是会去相亲。即便不是为自己,单为了妹妹的这份儿心她也得去。
我们谈话的过程中,“麻烦”是出现在李阿姨嘴里最多的字眼。老了老了,最怕成为别人的麻烦。即使命运再多不公,他们也习惯一个人扛着,独自承受。
或许世上还是有福报一说,我们发稿之前接到李阿姨的电话,说她相处了个新老伴儿,妹妹给介绍的,两人到现在为止还谈得不错。
我们害怕她是为了亲人而委屈“托付”自己,一个劲儿的问她是不是感觉真的好。好在李阿姨也明白我们的话意,告诉我们不用担心,大概是上天有眼,新老伴儿居然有几分过世老头子的影子。对她也好,对方的儿女们也都不反对,还热心地要张罗他们的婚礼。
我们终于释然。别人再大的关爱,很多时候于当事人而言,也无异于隔靴搔痒般的贴心。
而余生还长。以后,希望李阿姨能够不再那样辛苦。
(孙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