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老城区方言有了代言人 6发音人留"音像"
人民网临沂11月20日电 “有一种工具叫饭锄,有一种昆虫叫蛰了毛子,有一种动作叫故拥,有一种变化叫焉有了,有一种感觉叫怪渴地轰……”说起临沂的方言,很多土生土长的临沂人都会想起一个个有些土的词语,但这些词语你说的标准吗?现在,老城区最“纯”最“土”的方言也有代言人了。19日下午,“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兰山区发音人选拔正式开始,17名候选人经过单字、词汇、讲述等环节,最终选出6人,他们将分别作为老年男子方言发音人、青年方言发音人、地方普通话发音人和口头文化发音人,用声音为家乡代言。
2015年,国家教育部、国家语委决定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为核心的各项工作。这是一项有国家财政支持的重大语言文化工程,是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全国各地语言文化的保存有着重大的意义。兰山区是这项工作的第一批试点,是此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为了选出临沂老城区人的代表,把最“纯”最“土”的乡音永久保存下来,负责此项工程的山东师范大学调查队和兰山区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对候选人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发音人需在临沂老城区(东到老东关的碳场子,西到今五孔桥菜市场以东,南到老展览馆,北到今万兴都以南)成长,未曾在外地长住(半年以上),能说地道的临沂老城区方言,家庭语言环境单纯,父母、配偶均是当地人且长期在临沂老城区居住生活。
经过3个月的遴选,工作人员规范完成遴选发音人、采录和整理调查资料的前期工作,最终17人进入候选名单。19日下午,这些候选人再次接受测试,通过用方言读单字、词汇、讲述等环节,确定出老年方言发音人(男女各1名)、青年方言发音人(男1名)、口头文化发音人(3名)。
随后,工作人员将分别对6名发音人进行音频、视频的采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把他们所讲的话保留下来,为后人保留一块语言的“化石”。(金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