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见证了九间棚的沧桑 也铸就了九间棚的辉煌
九间棚村位于沂蒙革命老区腹地,地处平邑县地方镇西南10公里,海拔640多米的龙顶山上。目前全村共有90户,290人,其中贫困户8户,贫困人口12人。
说起“九间棚”的来历,还有一段苦涩的历史。相传在清朝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一户刘姓夫妇逃荒躲难,来到了龙顶山上,发现有个天然石棚可以栖身,便住了下来。从此石棚当屋,石板当床,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后来,人口逐渐增多,便用石块将石棚隔成九间,取名“九间棚”。从此,祖祖辈辈在这里一住就是200多年,直到1963年才全部迁出石棚。
纵观九间棚村这些年在村支部书记、全国人大代表刘嘉坤的坚强领导下所走过的坎坷而又辉煌的路程,我们不难看出,“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九间棚精神,在今天仍有着深远而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一是“团结奋斗”精神。在九间棚村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一精神内涵可以说自始至终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架电、修路、治山、治水、造地等行动中,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始终抱成一团,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他们的“众心齐,泰山移”、“众志成城”的精神下,高山为之低头,贫穷为之让路。二是“顽强拼搏”精神。这一点在修路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正常情况下需要五年才能完成的修路工程,九间棚人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盘山路修造工程。三是“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精神。正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在诗词里说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九间棚人在村支部书记刘嘉坤的带领下,克服村级发展条件的诸多先天不足,把一个一穷二白的贫瘠小山村变成“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幸福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AAA国家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于一身的美丽乡村,其中贯穿其中的“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精神,是解密九间棚村发生美丽蝶变的唯一秘诀。
小伙伴们,快来扫码看看
通过识别二维码的方式
进入九间棚生态农业旅游区虚拟场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