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QQ

我们如何体面地相处

2014年09月05日 来源:沂蒙人 13期
[摘要]大家生活在一起,他人即社会,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决定了明天社会的样子。 今天,或许你我是社会诸多弊端的受害者,但我们相信只要努力,明天就会更好。
      人们还能不能愉快地相处?
      彷佛一夜之间,广场舞的拥趸遍布在中国的一线城市、县城乃至乡村。而因为干扰别人休息的权利,广场舞也招来不少仇恨,住户各类“反抗”行为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诸如泼粪、放藏獒咬、打钢珠枪、用高音炮轰等,可“大妈们”依旧坚强地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高考让全社会摆出了为它让路的架势,这为考生家长干涉他人的权利时提供了正当性。高考家长不许装修、不许施工、不许鸣笛、逼停电梯,组织“护考团”进行交通管制,这些公共领域俨然成为他们自家的。
夏日的高温燃起不少热点,紧接着玉林狗肉节来了,于是爱狗者们正在网络上和玉林这一地理空间集聚,以各种手段威胁、剥夺民众吃不吃狗的自由,仿佛他们手中道德大棒,是一柄尚方宝剑,别人都得听命于他。
这些人似乎永远处于占“情理”一方。
      对于他们所谓的“情理”,政府大多采取默认状态:两年过去广场舞大妈扰民的新闻依旧时不时出来抓一下人们眼球;高考家长的行为也在可理解范围之内;在玉林狗肉节中的反映明显也屈服于爱狗者的偏好。
同样,对以上行为大多数民众只要没被踩到底线采取的是迁就的态度,是迁就本身也包含着众多人情在内。可若一旦被踩到底线,将“情理”作为准则的人们也就不会那么理性。因为情理的边界是模糊的。因此,忍无可忍的民众摆出一副“你不仁我不义”的架势,非要分出个胜负,其中也不乏人身攻击,全无协商之态。
      在这种情绪主导下,标签化地审视别人,大抵是最省事,却也是最简单粗暴的思维模式。人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拿着批判的武器扫射着一个群体,如“坏人变老”的诡异论道大行其道,“最不讲理的群体”一波接一波地出现,狭隘的目光,狭隘的格局,让对立随处可见。
     那么,人们彼此之间还能不能愉快地相处?

      人们如何体面地相处?
      人类组成社会一起生活,在公共生活中必须有一个界定彼此权利义务的契约。对契约的遵守决定了我们对待彼此的方式与态度,契约精神的核心就是公平,我们要把彼此当成一个平等的人、一个有尊严的人、一个有权利的人、一个会哭会笑、有血有肉的人。但在现实“众生平等”“以人为目的”的认知,从未进入一些人的心中。很多人在心理上有凌驾于别人之上的冲动,凭借着自己占有的“情理”,自私强硬地去侵犯其他公民的权利。无论愿不愿承认,这些人缺乏公共教养,他们并没有给“他人”的存在和权利留下一席之地。
      时代有好有坏,人有善有恶,再坏的时代中,人性良善的光辉不会磨灭。再好的时代也避免不了出现坏人,所以我们才需要法律和规矩。当一个社会有些人并不懂得该如何对待他人,政府不可以因为不愿惹事或多一事而不作为,因为公民权利正需要政府严格执法来保证。中国大妈在美国跳广场舞吵到别人,警察说铐就铐。但在中国,有些执法者却总是预设一些所谓的“情理”在当中,试图用“情理”解决问题,这绝不利于公民意识的养成。
我们看到在任何一场纷争中,双方都没留下多少颜面。故而,与其进行着一场场分不出胜负的纷争,倒不如进一步理性反思:怎样拥有更好的公共生活。公共生活的美好,绝不只在于广场舞大妈停下令人烦躁的喇叭,更在于无论男女老少,都有责任自觉地维护我们共同相处的空间。
      前段时间,西安一位老者在乘坐地铁时都会自带一个折叠板凳,老人表示,现在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在车上能坐着休息已经不易,自己不想和疲惫的年轻人抢座位。“板凳老人”是公共教养的彰显,或多或少地在填补着众多行为在公共生活中制造的鸿沟和冲撞。
      卢梭曾言:“人生而自由,却又无不在枷锁当中。”公共空间里,自由无绝对,只有人人都有权利边界意识,并且自觉提高公共教养,站在素质和文明的高处,才是真正的自由。一意孤行,将自身的利益建立在对公共规则和他人权益的践踏上,他们所持有的道德不过是一种自我粉饰,信奉的自由,不过是自我放纵和自私自利。
当然,公共生活中,也不能以道德裹挟让每个人都无私奉献。但我们却应该明白,生活在共同的空间,严守边界,以礼相待,释放出的善意必定可以让公共生活少一些喧嚣,少一些纷争,而我们也可以更加体面地生活。

(水木)

上一篇:拿什么拯救你:舌尖上的安全

下一篇:托举生命的阳光 ——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改革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