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QQ

农村超生:一场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博弈

2014年05月05日 来源:沂蒙人 2013年第6期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政策的放开是一种导向,是为公众提供选择的空间。可是当我们将目光转向广大农村时,这项政策并没有给太多人带来更多选择,对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而言,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博弈仍将继续。

一方面是让生都不生,另一方面是挡都挡不住

中国社科院一项调查显示,符合生二胎的家庭中,最终选择生二胎的只有10%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发现,农村和偏远地区超生现象在近十年呈反弹之势。而这种反弹是在生育政策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发生的,这是因为在舆论长期批评以及中国社会整体进步的趋势下,过去那种“扒房牵牛”式的粗暴的惩治超生手段式微,农村真实的生育意愿就转化成了实际的生育率。

费孝通的生育理论中,指出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他把这种现象归因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几十年过去了,农民的生育态度和城市居民的生育态度有了很大的差别。究其原因,生育文化的源头似乎不在全民文化传统之内,而是在生存环境。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中,没有儿子带来的耻感刺激着人们的生育行为

通俗地讲,耻感来自于周围人的眼光。农村就是一个信息超导体,村里的三姑六婆无所不知,无所不传。从村子里的生老病死到婚丧嫁娶人们都知道,都讨论,没有秘密可言。人们几乎生活在透明当中,自己的行为受到周遭议论和看法左右,人们对自己的事情往往做不了主。

平邑县的一位村民王莉就表示,自己生完两个女孩之后不愿再生了,可是自己的婆婆整天做工作,加上村里人的七嘴八舌,她就有些动摇了。后来王莉的老公跟她说,没儿子没了后,整天累死累活图啥。于是王莉在去年又生了个儿子。连王莉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生完儿子后自己也觉得自己脸上有光。

生儿子延续香火的想法看来那么不入时,可是在农村依旧有人将其奉为信仰。我们知道一旦一种东西成为“信仰”,就是一种不问缘由的、不计得失的、非理性冲动。这种观念大多存在于上了年纪的人那里,既然要延续香火,那就不止要儿子还要孙子。到了年轻人这里,延续香火或许不再那么重要,但是儿子为自己带来的荣耀感是很多人都无法否认的,也是很多人想要追求的。尤其在广大农村没有事业等其他因素为人们带来成就感,生儿子的成就感也变得无可替代。

如今女孩在农村也不再受到轻视,但是在农村独生女的家庭还是被视作特立独行。

“多子多福”的观念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为此人们进行着与政策的博弈。

计划生育将生育指标变成了一种供小于求的商品,人们努力成为多占份额的人

122日,沸沸扬扬持续了半年多的张艺谋“超生门”终于有了阶段性进展,无锡官方发布声明称,张艺谋与陈婷三个子女均属违法生育,正在依法依规调查处理。

孔子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对于张艺谋这一事件,很多人没有得到这样的生育权利,于是就有点将其“向下拉平”的思维。在广大农村,大多人的心态则是“向上持平”。有人吃饱了,那是不是应该让大家和他一样吃饱呢?

对生育的限制人们并不是不可接受的,任何有序社会都要让公民干一些不自愿的事情,比如纳税守法,不可接受的是在这件事情上的不公平性,以及遮遮掩掩保留的内幕。

社会抚养费为想多生育的人打开了一扇算得上正规的大门。然而并非人人都交得起并乐意交。于是,人们在政策之外需找各种夹缝,在夹缝中寻求一足之地,如户口迁移。若实在找不到门路,逃和躲就成了他们的选择,躲避路途的漫长和辛苦总会被多获得一个孩子的喜悦而冲减。

就像李旭夫妇生完一个儿子后,就想再生一个女儿,以达成“儿女双全”的美好愿望。在东躲西藏之下最终“躲”了个女儿,因交不起罚款,女儿现在还没有户口。说起这件事情,李旭夫妇不怎么担心,他们表示这种情况又不是只有他们一家,别人家有的他们家也会有。

规则一旦打破,为了追求平等,人们就会纷纷效仿。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迅猛推进,农村生育意愿的降低将是一种趋势

李银河在《村落文化与生育》指出抑制人类生育冲动的力量有两类:一是经济因素;二是计划生育的行政因素。在发达地区经济因素作用会大一些,在落后地区计划生育政策作用会大一些。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决定农民生育数量的还将是计划生育政策的行政作用。

其实,这一现象与世界的普遍现象是一致的——现代化程度决定生育数量。韩国在60年代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随着经济发展,生育率不断下降。随后韩国取消了控制人口出生的政策并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但生育率却不升反降。此外,新加坡、俄罗斯、德国、日本等均采用鼓励生育政策,但生育率仍然很低,概因社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们生育意愿低下。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迅猛推进,农村人口比例已不足一半,并且还在每年递减。所以,城市化进程降低农村生育意愿是一种趋势。

再进一步讲,如果城市化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大于预期,则不仅要考虑“放开二胎”的问题,可能还要考虑“鼓励二胎”。但那个时候,大多数人可能就不想生了。

看来,生与不生都是问题。不过可以肯定一点,那个时候,人们拥有的生育权才会平等。

(孙明杰)

上一篇:爱情里,总会遇到个让你疼的人

下一篇:风展红旗如画 ——临沂兴大集团董事长相荣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