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QQ

沂蒙精神 照亮来路和前程

2014年05月07日 来源:沂蒙人 2013年第4期

八百里沂蒙深厚灿烂的历史,与我党的思想路线相结合,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形成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从来就不是一个僵死的、固化的概念,从革命战争年代的“爱党拥军、无私奉献、英勇无畏”,到建设时期的“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再到改革时期的“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沂蒙人民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丰富、发展和升华着沂蒙精神的内涵。无论在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沂蒙精神是一盏明灯,是我们奋勇向前、科学发展、不断进步的信念和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对于推动临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爱党爱军 无私奉献天地宽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在战火的考验中,沂蒙人民形成了坚定的爱党爱军的政治觉悟,并将这种发自内心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军参战,舍家纾难,在所不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爱党爱军成了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坚定不移的思想规范和自觉行动,是沂蒙人民政治本色的根本体现。

从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的宗圣曾子,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再到“才优匡国,忠至灭身”的颜真卿。沂蒙精神,源远流长。从王尽美播火燎原,两战圣地小延安,大众报声震敌胆,到大青山突围,渊子崖喋血,孟良崮大捷,英雄热血洒疆场,再到独轮车铁流滚滚,担架队浩浩荡荡,淮海支前建奇功。红色沂蒙,日月可鉴。

新时期的沂蒙人民继续为沂蒙精神撰写着更为华美的篇章。新红嫂朱呈镕从临沂市毛毯厂下岗后,自强自立,带领部分下岗失业职工,从人力脚蹬三轮车运输起步,先后创办了三轮车出租公司、糖葫芦厂、饺子村、水饺加工等企业。从西藏边陲的高寒到鸭绿江畔的风雪,从铁军叶挺独立团到“中国东方第一哨”,朱呈镕拥军行程10万多里,130次走访部队,送去3万多双鞋垫、100多吨水饺,组织文艺演出60余场,累计捐款捐物达560余万元。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和本质。沂蒙精神的魅力和生命力恰恰在于它以群众路线为内核的精神实质,表现为坚定党的信念和理想、坚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相信人民群众主体实践的创造力,也是沂蒙人民“爱党爱军”的一个重要前提。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没有变。人民群众热爱党、信任党、拥护党、坚定跟党走的信仰、信念,始终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选择,是沂蒙精神的真谛所在,也是新时期弘扬沂蒙精神的根据之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之根源。

大美临沂的建设日新月异,北城新区的建设,老城区的改造,无不彰显着党和政府努力为人民群众造福的决心。党员干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不断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而努力。为此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城市建设得以快速推进。

 

艰苦创业 鲲鹏翼举宏图展

 

“艰苦创业”其主旨在于艰苦奋斗,其价值在于创业和奉献。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在战争年代,表现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和平环境,更集中表现为自力更生、敢为天下先的奋斗精神。

要说创业,诸葛亮未出草庐而定三分天下,堪称创业模范;南朝齐梁源出兰陵萧氏,两个王朝的建立让人啧啧称奇;而战工会山东首府诞生于沂蒙腹地,老区人民的独轮车更是推出了大半个中国。

解放后,“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毛泽东的亲笔题词揭示了沂蒙精神的精髓所在。九间棚,刘嘉坤,堪称沂蒙艰苦创业的代言人。九间棚人硬是在海拔900多米,人畜吃水都很困难的荒山秃岭上开辟出了脱贫致富的新道路,并打造出属于沂蒙精神体系的九间棚精神。九间棚因地制宜,围绕金银花做文章,扩大种植规模,提高金银花产量,把九间棚做成中国最大的金银花供应基地;在产业链的下游,通过对金银花进行深加工,研发以金银花为原材料的特效药品、食品、饮料来实现金银花的增值,最终成就“隐形冠军”。新时期土地流转,农业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相加的模式在沂蒙大地处处开花,孙祖小米、塘崖贡米、庄坞牛蒡……养育了沂蒙人民千年的生态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新时期的创业,更多地体现为智慧型创业。徐瑞明的机客网成为山东高新技术产业的一颗新星;在这个网络潮涌的大时代里,更有数不清的人投身网络,电子商务、社区、门户、应用……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诸如马云、乔布斯、扎克伯格式的人物涌现在这片热土上,奇思与妙想迸发,光荣与梦想绽放,让这个千年古城蕴涵着无穷活力。

艰苦创业,并不是囿于保守。新时期的沂蒙精神,是不断外向,不断发展的沂蒙精神。“东接南融”,临港开发区的近海优势尽显;南向苏浙沪,承接着长三角的产业转移;西部经济隆起带,临(沂)、枣(庄)、济(宁)、菏(泽)融合发展;而山东一蓝一黄两个经济区,似腾飞之两翼;视角往东掠过大海,直抵日韩。

 

开拓奋进 壮志激越谱新篇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就要不断破解发展道路上的新课题。当前我们的改革已经进入到深水区,种种制约科学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绕不开、躲不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每一项都是一场艰巨繁重的攻坚战。打赢这些攸关未来的硬仗,精神的力量不可或缺。沂蒙精神几十年来积淀下来的遇难而上、永不服输的那么一种实干精神、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巨大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

目前临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86平方公里,人口185万人。临沂城市发展以沂河为中心发展轴,城区“一河五片”、“组团发展”的空间结构和“三环七放射”的城区道路网络体系,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优化,启动北城新区行政新中心的建设,实现沿河发展、北上东进、拉开城市框架、优化城市格局、拓展城市空间、促进城市经济腾飞的战略。从关注人口聚集、规模膨胀、形态建设向注重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内涵发展转变,用实力打造一个新的产业、金融、商贸、科研、交通、文化中心。

北城新区开发承载着临沂人的梦想,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聚集,给这个城市带来繁荣的同时也考验着这个城市人民的智慧和胆量。在临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一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商业发达、文教昌盛、环境优美的活力新城、生态家园,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临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和展示临沂形象的新窗口。

浚河道以清流,水何澹澹;绘春风于水岸,杨柳依依。滨河水城的打造,彰显着沂蒙精神的开拓与实干。在旧中国,沂河水深流急,帆船可达沂源南麻,但也时常给人民带来灾害, “开了江风口,水漫兰山走,淹了临郯苍,捎带南邳州”的歌谣,正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沂河的治理,在其干支流上游修建了跋山、岸堤、唐村、许家崖等十几座大中型水库,在其下游加固堤防,建分洪闸,在基本控制水患的同时,兼收养鱼、发电、灌溉之利。1997年,又在临沂城东建起世界最长的小埠东橡胶拦河坝,形成了1.2万亩的水面,使沂河变得更为妩媚。

而随后临沂滨河景区的建成,彻底改变了沂河城区段的面貌。过去的水患重灾区已变成今日大美临沂的靓丽风景。临沂滨河景区绿地面积18平方公里、水面36平方公里,是集“水、岸、滩、堤、路、景”于一体,具有防洪、交通、景观、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多功能的生态景区、文化景区、旅游景区,是国家水利部命名的首批水利风景区。环沂河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历经30年风雨,经过5次改造升级,临沂城西100多个专业商城连成一片,经营产品多达6万个品牌,其中不乏世界知名品牌,涵盖小商品、五金、建材、板材、园林机械、劳保用品等27大类,基本覆盖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主要门类,成为江北最大的批发市场。

如今不断变化的市场格局又带来了新的机遇,商城国际化、交易网络化、产品地产化……有75个市场开展了国际贸易业务,商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借助电子商务尤其是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量高速增长;自有品牌的建立,产品的地产率持续攀升。持续的机遇与挑战,不停的探索与发展,是我们能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在城市建设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勤劳智慧的建设者们不论严寒还是酷暑,夜以继日的奋战在工地,责任与奉献是他们的人生标尺,创新与进取是他们的不懈追求。正是他们的奉献精神使昔日破旧的城乡结合部,迅速耸立起一座新城。这些普通的建设者们,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会勒石刻碑,也可能不会彪炳史册,但他们用自己朴实的劳动书写着这个城市的伟大篇章,他们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这个城市繁华的创造者。

不只在临沂,在山东、甚至在全国,沂蒙汉子的忠勇是出了名的,忠厚、勤劳、能吃苦、敢拼搏,堪称沂蒙的脊梁。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充分体现在临沂人的急公好义。好司机李学国,用生命托举起了沂蒙精神的不朽;徐万年,从农民工到管理者,用沂蒙精神在青岛港书写着人生的传奇;孔令义从大山深处走来,执着坚韧,从士兵到将军,四十年军旅生涯,百炼成钢;黑土地上的付华延,用沂蒙精神和闯关东的毅力打造了“兴十四村”的传奇……

如今,沂蒙精神不只是固化的“孟良崮”“红嫂”标签,更多的是向前看的开拓与进取。在时代的发展中,这种精神超出了地域与时间的界限,已经不仅仅是沂蒙革命老区的精神,已经成为山东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们前行的方向和力量。

                             

(文永帅)

上一篇:聽 世

下一篇:河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