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QQ

应手随意倏若造化 临报记者独家专访朱培尔

2020年09月07日

  朱培尔,1962年生于江苏无锡。编审、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杂志社长、主编,《中国书法报》社长、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西泠印社理事,中国评论家协会理事。曾多次担任全国书法篆刻展、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篆刻艺术展、当代篆刻艺术展等展览评委。出版有《朱培尔作品集》(山水、书法、篆刻、文集四卷)、《当代青年篆刻家精选集——朱培尔》、《中国青年书法家十家精品集·朱培尔》、《中国青年书法家·朱培尔》、《培尔小品》、《格外》、《朱培尔自选手拓印谱》等。


朱培尔

  近日,作为“砚池追梦”纪念王羲之诞辰1717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的第十二届王羲之书法研讨会在临沂市成功举办,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中国书法报社社长朱培尔应邀出席研讨会,记者在活动间歇,有幸采访到这位集书法、绘画、篆刻、理论与专业编辑于一身的大家。


朱培尔接受临报记者采访

  谈王羲之:与临沂的不解之缘

  作为纪念王羲之诞辰1717周年系列活动的嘉宾,朱培尔先生在第十二届王羲之书法研讨会上,以《永远的王羲之》为题,围绕王羲之其人其作、后世书家对其书风的继承以及与王羲之相关的文房清供等物品,结合大量高清图版,讲解深入浅出,“从书法里追溯王羲之,而不是演绎的故事中……”,为在座的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们更深入了解王羲之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作为评审,他曾不止一次来临沂。可以说他几乎见证了近年来临沂书法的发展,全国第一届青少年书法作品展、临书大会以及书圣节的相关活动等等,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参加完纪念王羲之诞辰1717周年的活动后,朱培尔将奔赴杭州,他告诉记者,9月10日自己的一个捐赠展将在杭州西泠印社开幕,届时还将在中国印学博物馆展出积翠重苍书画篆刻作品展,“这个展算是对近期创作的一个回顾。所谓‘积翠重苍’最早是我对画画希望达到的方向,其实现在看也是篆刻的一种追求,毕竟是融通的。”

  谈作品:抒情书画印

  朱培尔是一位“书写者”,因为他的工作与书法有关。作为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中国书法报报社社长的他,对于文章的规范性,图版的真伪,印刷的调图、版式等,都会亲力亲为,“对书法界的了解、书法史的了解、对书法研究状况的了解、对于读者的了解,是做杂志编辑工作所必需的。”

  “书法的目的是什么?不仅仅是表达内容,还可以超越内容,这才是书法存在的意义。”朱培尔说,他的“书写”是从书法出发,进而延伸到与“书写”相关的绘画、篆刻和诗文等多个方面。

  朱培尔以书法见闻于世,他的书法作品劲猛刚直,兼或显示婉约的情愫。他的绘画作品仰仗其书法的功力,恣肆挥洒,具有较强的书写性,其题材多与黄公望、倪瓒、吴昌硕、黄宾虹等大家近似,风格颇具传统文人画作遗韵,又有入古出新之风。作为艺术表现,他的用笔展现了中国画的基本功。由于书法上的造诣,他驾驭毛笔得心应手,这对他的作画很有帮助。他的画,无论是粗笔还是细笔,无论是枯笔还是湿笔,都似在作书一般。也正是这个原因,他的画毫无浮滑钝滞之病,皆为生动之象。画中山石草木、茅屋幽涧,都随着流走的线条应运而生,呈现千姿百态、境由心造的画面。

  谈成功:坚持更要有悟性

  朱培尔告诉记者,他的艺术生涯始于“创作”,更成功于“创作”。到北京20多年,他始终在坚持创作,书法、刻壶,特别是山水画的创作。 

  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朱培尔坦言,书、画、印几乎占据了那时自己全部的课余时间和青春岁月,也挤走了种种烦恼。最后他周围的小伙伴都不玩了,“只有我坚持了下来,而且坚持到了今天。”所以艺术,除了机缘,更要坚持,所有成就的取得都是坚持的结果。

  他认为,创作中关键的一点是要有悟性,很多人机缘不错,也很投入,到后来却还是一事无成,或许就是缺少悟性。悟性与用功没有直接关系,悟性比学习毅力还重要,并不是练了几年的字、上了几年书法专业,你可以成为书法家。

  第四个方面朱先生认为是学习方法。拿他自己来说,因为坚持,所以时刻想着怎么学习,这期间不可能每件自己临摹与创作的事都做到一百分,但也不能因此而不去追寻其他新的范式。这时候就需要有一点自我调节的技巧,有一种阿Q精神,可以把标准适当放低,这就是他学习的方法。

  谈篆刻:8年时间磨练《心经》 

  《心经》无疑是历代篆刻家最喜欢创作的内容之一,但作为组印,很难刻出新意刻出己意刻出率意刻出禅意。朱培尔迎难而上,从材料使用到技法运用,甚至印纸的选择上,都精益求精,最终打磨出了那部极富创意、别具一格、不落窠臼的《格外:朱培尔刻心经》。

  “我这套印谱或者说图册,现在看未免有些单薄,但从准备有特点又价廉的带皮昌化独石,到迅捷写意的刻制,到钤拓新手法的使用,到摄影师灯光角度的变化,到设计师整体视觉张力的强化,到书名与所附文本的斟酌,到编辑过程中在意境与禅机的表达,再到印刷厂纸张的选择等,居然花了我近八年的业余时间。”此刻娓娓道来,朱先生对自己当初的创作依旧自豪不已。

  他也分享了自己对书法篆刻的心得,“书法篆刻的学习,不能一根筋地只是去临去写去刻,千万不能纠结在某一个点上。对于在某一个阶段被你放弃的东西,一旦机缘成熟再重新来过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激动,有一种旧情复燃的珍重,这时对它的热爱与珍惜,一定会比原先更深刻、更到位。”

  临报融媒记者 刘跃

手机下载安装在临沂

来源:琅琊新闻网    编辑:张娜

评论】评论】-->【关闭】【纠错:sdlangya@126.com】

上一篇:按下“重启键”后快速恢复 临沂会展业缘何风生水起?

下一篇:临沂副市长郑连胜带队到上海招商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