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阵弃考:高考生死结
当弃考不再是特立独行
当这期杂志到你我手中的时候,2013年的高考成绩应该到了已然发布或快要发布的时刻。这是一年中最能集中直观感受喜怒悲欢的时刻。喜则一步登天,悲则消极痛苦——
事实上,这更像描绘五年前,甚至更久之前高考给人们的感觉。但如今,不得不承认的现状是,高考独木桥的影响力正在逐步减小——这仍是多数人一生中不得不经历的“大考”,但是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绕道而走:把桥扔给你们过去吧,我有我其他的“通关大道!”
这并不是单纯停留在口头上的号角,数据彰显了一切。
这儿有一组数据,2010年,北京地区参加中考的人数为10.2万人,201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72736人。有媒体根据该数据测算出,北京2013年高考弃考人数近3万人。
当然,事后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辟谣”,该数据不准确,不能简单的加减。但是不可否认,“弃考”大军确实越来越多,且理由颇具五花八门之势。我们虽处在千里之遥的临沂,并没有拿到本地第一手的高考数据。但是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临沂的情况也是如此。
是谁造就了弃考
其实这很有趣,当西方传媒越来越聚焦“中国高考”,并且不遗余力的将其渲染成“世界第一考”的时候,我们这些“身在此山中”的人,却表现出了淡定与超脱姿态。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考生们不再完全将人生押宝在高考上呢?
据了解,不再“高考”的考生们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就是弃考出国。对于经历过高考的人而言,每个人旁边几乎都有几个同学令人艳羡,在我们如火如荼赶考的时候,人家正超然的准备各类出国手续。早在五六年前,很多学生往往是因为在校成绩不理想,家长无奈送其出国镀金。可近些年出国的,越来越多的是学校的尖子生。在他们看来,弃考这不是选择逃离压力和竞争,而是把自己提前置身于一场跨国竞争中。这要远比一场考试来的实际。
然而这样的考生还属于“幸运儿”,更多的“弃考生”则是迫于现实的压力,提前选择了就业的门路。不得不承认,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让上大学的“里程碑”意义减弱,高考对改变命运不再具有决定性影响。事实是摆在那里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刚工作也就两三千工资,而你若从技校等中专高职毕业,基本也不会低于这个数。我们选择高考无疑是为了给自己的未来博一个好的出路,当这个出路与其他途径不分伯仲时,基本上已经没有坚持下去的道理。
有这样心理的人农村学生居多。因为这和另一个因素息息相关,教育成本。
如果能考上一个普通二本类以上学校那还好说,平均学费在三四千左右,但如果上得三本或者某些特殊专业学校,基本学费要维持在一万元甚至更高。这对于农村家庭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数目。当面临这样的境地时,“弃考”就成为孩子们无可奈何的选择。
当教育成本与就业现状相面对的时候,我们会难堪的发现,劝诫高中生参加高考的理由越来越不足。
2013年的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一头是每年总计要五六千的成本投入,另一头是大学毕业后一个月连两三千的收入都成为颇具难度的问题性就业。不要怪农村家长们鼠目寸光,现实锐利,很多时候根本就没有余力来顾忌长远。最近诞生了一个新的词汇——“大学生农民工”,虽然前头缀以了大学生三个字作为定向,但“农民工”的属性已部分彰显了当下情势的尴尬。
考与不考,以后呢?
可是,高考者的命运固然“前途未卜”,但是你想没想过,那些弃考者又会有着怎样的人生?
那些在国外的尖子生们或许有较高的几率可以如鱼得水,在各个专业门类发挥着超人的智慧。但是更多的现实却会让他们有点感到“泼了盆冷水”。《中国合伙人》的电影虽然讲的是八十年代留学的故事,但是这样的情节却仍在现在的时间里延续——出国镀金,金镀没镀上先不说,但一定的是,在国内经济与科学文化发展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国外镀金的成色相对下降了不少。
八九十年代留学回来的人会顶着海归的帽子,现在留学的人却更多先成为“海待”,这本身已经说明问题。品学兼优者可能会更适合生存,而在国外游历一圈,只为取得那个学位的人则更加困难。我们国家本身教育出来的人就可胜任这个职业,就业单位何必要在国外转悠一圈的人呢?
高不成低不就,这话说起来有些难听,但却真的反映了一部分海外留学归国人的面貌。
我们很高兴的看到那些选择职业学校的学子们通过几年的职业化教育,因为“一技之长”顺利走向了社会,这似乎证明当时他们的选择正确,高考机制并不是成才的唯一出路。实际上一直以来,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绝非相同,而通往成功的路径更不是只有一个。高考之路,只是大多数人选择的常规道路。我们无意批判于这样的机制,因为数十年的坚持已然表明,在当代的大环境下,通过高考来选拔人才仍是最稳定,最具备公平性的选择。
在熙熙攘攘的高考大事件中,或许“弃考”只是一条微不足道的小新闻。但是这样一条小新闻却越来越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缺憾。我们不希望“贫困学生上不起大学,上了大学更贫困”成为弃考的理由,更不希望“读书无用论”在这个社会中死灰复燃。考生们可以因为就业等现实因素缺席高考。但是,请仔细斟酌一下,这毕竟是你们中学时代的终结。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便极有可能意味着拒绝或者接受社会将要给予你们的更多营养与能量。
(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