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QQ

史上最难就业季 敢问路在何方

2014年05月17日 来源:沂蒙人 2014年第三期


当我们这期杂志面世的时候,应该正值大学生就业季的最高峰。2013年的这个就业季,因为就业人数之多,足足达到699万,被称为“史上最严峻就业季”。据权威部门统计,2013年北京地区高校有毕业生2.9万人,截至51日,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33.6%。而时光倒推到十年前,第一批80后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9.68%。由于低微月薪造就大量“集体宿舍”,甚至不乏40人共居一室,只为“离北京更近一点儿”。

这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亿万中国人向往的首都圣地。那么,我们临沂的情况又如何呢?是否也如繁华拥挤的“北上广”,千方百计出入于各大招聘会之间,只为在这个城市留下立足之地?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跟随着临沂某大学的刘恩静(化名),切实体验了一把最严峻的就业季。

   

三十年河东与河西 从“天之骄子”到“凡夫俗子”

我们找到刘恩静,说出想要看她如何就业的时候,她先是一愣,后来便觉得不可思议。她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好观察的。

我们说出来意,并非因为你出类拔萃,并非因为你特立独行,我们想要看到的,就是最普通的大学生如何择业生存。

然后她欣然答应。

在我们看来,刘恩静是千千万万大学生中最普通的一个,国内三类大学毕业,英语专业,父母工薪阶层,长相应算甜美但绝不惊艳,家位于临沂市临沭县县城——所以,她的就业目的就只有一个:留在临沂城。

在我们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多过分的要求。临沂虽然发展日新月异,但还不能与北上广之类的大城市相比。但刘恩静微微一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关键是大学生的价值已经今非昔比。不用说二十年前,搁十年前,大学生还算是受人推崇。可如今,如果你说你是一本科生,大家看你的眼光就如同九十年代看高中生。可以说,大学生的“含金量”在大幅降低。

可含金量再低,也不妨碍毕业生们有梦想。

我们问她理想工作是什么。刘恩静恬然一笑,想要做职业翻译。

我们脸色一暗,但尽力不要她看出来。英语专业虽与英语天长日久打交道,但是眼下在临沂这个地方,基于本科毕业生的层次,能达到职业翻译高度的人还是少之又少。

但——有梦想,就是好的。

  

理想还是面包  从今后活的好到现在活下去 

每到就业季大学里便会有各式各样的招聘会。学校此时与学生们完全处于统一战线,目的都是成功就业,托举这群他们看护了四年的孩子们好好成为社会人。

招聘会的热闹场面完全堪比于恰中饭点时的学生食堂。摩肩擦踵,人头攒动。不似我们笨手笨脚,刘恩静穿行的很快,仿佛已经在这样的场合中游刃有余。通常我们赶过去的时候,她已经递上简历,和招聘公司聊了几句天。

但是再欢快的聊天,基本也都会是个稍显黯然的结果。

“这公司不太适合我,主要是招理工科学生的公司。”刘恩静回头向我们一笑,尽管唇角扯得很高,但我们还是能从她表情里看出些许心酸失望,“开玩笑嘛,让学英语专业的人去做前台。嘿,大材小用。”

我们觉得她“大材小用”这个结论总结的十分恰当。但很可悲的是——这个结论在不停的被佐证。  

说的不客气一些,招聘会其实有点像是“菜市场”,各用人单位在牌子上打出自己所需的人才职位,明码标价,而毕业生们询价而行。

我们随着刘恩静慢慢走,她的脚步越来越慢,刚才健步如飞,此时却像是灌了铅。因为——对口的职业越来越少。没有招聘英语专业的。提及这个专业,用人单位往往会开出几个毫无关联的职位:文秘、前台、行政、销售……

经历四年的锤炼,大学生们正对自己的专业倾注感情饱富幻想,让他们抛下专业从事这些较低门槛的行业,确实是一件不容易接受的事。

很快就从这头走到了那头,有的同学欢欣鼓舞,有的同学郁郁寡欢。当然,我们属于后者。说实在话,我们并没指望找工作这事能一击成功。都是从毕业季过来的人,再单纯的白纸也经历过这个时期的摸爬滚打。

但刘恩静很失望,她在划着手机屏幕。智能手机上的小企鹅头像一闪一闪——显然她在和同学们聊天。

我们坐在她旁边,为什么不想去当老师?在我们看来,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们若能当个老师也算是好出路。

觉得挺没意思的。她的话十分没有底气。果然,很快下一句话就出来了——没有拿到教师证。

其实这就是问题了,很多职业需要考聘才能入职。比如教师,比如常规的事业单位,再比如……著名的铁饭碗公务员。

面对着理想的招手,考不上那些职位又做不来如今可提供的职业,这是很多大学生面临的困境。

要理想还是要面包,这从来都是问题。

  

年轻不惧一切  好在从来不缺希望

很快刘恩静脸上重新堆满笑容,她摇了摇手机,有两个同学签了单位,但是更多的同学和她一样,大家竹篮打水一场空。

据说那两个同学家里有人……她神秘兮兮的告诉我们,目光中不乏感慨,拼爹富二代啊——

家里有没有人我们无法去追究。但是显然她心情好了很多。人都是这样,如果很多的人和你一样身陷困境,你的困境便会同化成常规生活。大家苦,便不是真的苦。

初来时她手里抱着大概三十份简历,从简历到证书再到自荐函,每份儿材料经过精心装裱,套上透明的资料夹,也算是厚厚的一沓。走出这个招聘会,手上还有五份儿。

这五份我是怎么也不舍得发出去了……她向我们晃了晃手里的简历,一份儿打印再加上买外包装,差不多要花费十五块钱了呢。

我们不知道她的简历到底写的什么。但可以想象的出,大学生的就业简历大多有着相似的风格,专业课,社会实践活动……如果能有着课外打工的经历那已经算是非常不一般的了。

这是一个喜欢“经验”的年代。很多时候经验要胜过于学历证书。

但偏偏这群最需要工作的孩子们,大学四年往往是一心只读圣贤书,或者谈谈情说说爱,并没有随时准备融于社会的自觉——

你想做翻译,但是知道翻译要求的基本职业素养吗?

英语熟练就好了呗。我告诉你,我英语可是专八呢。

说这话的时候她一脸天真,目光中盈满着年轻人独有的莽撞与自信。

我们建议她上网查看一下翻译的职业素养要求。起码不是会说英语,就可以的。

  

举头看鸟低头嗅花 路一直都在脚下

视角再回到我们的首都北京。

前几天成都举行大学生村干部招聘考试,据说有约3成考生缺考,这三成考生中也许就有为了离“北京”、离大城市更近一些,而选择“宁要城市的一张床,也不要农村的一套房”。可是在北京、在大城市真的会活得很好吗?

繁华是他们的,热闹是他们的,同样,辛劳也是他们的。辛辛苦苦的在大城市打拼却又喋喋不休的埋怨着这个城市的物价与房价,这样工作的滋味未必如我们想象般的甘之若饴。

不要将毕业后的工作当成自己一辈子的定数。日子久久长长,一辈子没那么好过去。

曾有个就业专家这样评析过大学毕业生——与其高谈阔论表示自己想做什么,不如深思熟虑想想自己能做些什么。

其实,在广大的农村基层,在很多小城镇,亟需很多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们的一技之长在城市高楼林立间可能不足以挂齿,但是到了农村欠发达地区,便有可能成了看家的本事。

在这个稿子即将完笔的时候,我们收到了刘恩静的电话。

她说找到了工作,工作是外贸企业的文秘。一个月两千,从最基础的开始。但是上升空间很好,有可能有随着主管去国外考察的机会。这所名叫临沂的古城越来越与世界接轨,他们的生意做到了欧洲与拉美,越来越有名气——

小姑娘一扫前几日的愁云惨雾,仅仅入职几天便大谈企业规划,看的出来很是高兴。她说自己的主管是英国留学回来的硕士。说这话的时候她有些停顿,羞涩的表示现在才知道前几天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多么不知道天高地厚,在海归主管面前,自己的外文生硬的像是舌头被切割过的幼童——

我们打心眼里为她高兴。伸手摘月只是幻想。与其摘下梦想,不如将那个目标供奉,脚踏实地去做,因为今日你所想的一切,也许总有一天会触手可及。 

(妩冰)

上一篇:物通南北 川流永年 ——永川物流董事长李飞

下一篇:又是粽叶飘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