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荣涛: 情怀董事长的一路红歌
2014年09月05日 来源:沂蒙人 第13期
曾有外地的朋友来临沂,在游完蒙山、王羲之故居、竹简博物馆等景区名胜后点名还要去一个地方。外观大气,造型有着浓浓的时代特色,即使已经走过很多地方,他却独独将其形容为“情怀”旅游区,说一看就能引起他的青春情怀。身为地地道道临沂人的笔者想了半天也没想到会有这么个地方,最终在他仅有的关于临沂的地理记忆中终于找到了这个目的地——竟是兴大集团。
思索两分钟,不由恍然大悟——
作为商贸城市,临沂的企业千千万万,你可能会在临沂见到许多享誉全国,甚至世界有名的集团大企,但毋庸置疑,兴大绝对是其中最独特的一个。
改革开放之后,临沂的企业家数不胜数,你可能会在临沂见到很多拥有传奇发家史,甚至不乏在全国大有一番作为的商界名流,但毋庸置疑,兴大相荣涛绝对是其中最另类的一个。
不是守旧,
这是一种“潮范儿”的固执
正如前面的那位外地的朋友,即便是临沂人,很多也会不把“兴大集团”当做企业,而是当做临沂的一处名景。
四周高楼林立繁华陆离,相荣涛的兴大集团却以大红颜色为主体,墙体上书写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毛泽东语录,新奇中带着些历史独有的守旧感,这着实令人感觉矛盾新奇。诸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之类的标语不乏一处,到处跃然于眼,不仅令年轻人感到年代感十足,更足以让那些从那些时光走来的中老年人们泪流满面。
敢将企业这样布置经营的,毫无疑问,主人一定也是对那个年代念念不忘的人。
相荣涛,这个生于1958年的“过来人”,与其他企业家倡导的新锐犀利不同,这是一个比谁都要注重“情怀范儿”的企业家。
初见相荣涛,固执可能是他留给你的第一印象。
在旁人看来,他将兴大这样经营甚至也是他固执的一种体现。现在哪有这样的企业家?不利用那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却将红色文化当做宝贝一样紧握在手;不引用那些国外都引以为傲的绩效考核机制,却将毛主席地语录一遍遍地深究学习;不奉那些诸如“乔布斯”“卡耐基”等成功教父的理论为前行标本,却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井冈山真理牢印心间。
当初可能会有人不理解,但路走到现在,相荣涛向世人证明了,这样的坚持恰恰不是守旧,而是一种“潮范儿”的固执。
现在兴大集团在他的掌管下如日中天,可很少有人知道,当年的兴大,与“兴”和“大”这两个字都基本无缘。
在我们看来,相荣涛为人太过低调,低调到甚至有些古板,他很少向人们讲起兴大以前的事情,或许他还有些“英雄不提当年勇”的传统与谦逊。在遇到他之前,临沂兴大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临沂矿务局煤田地质勘探工程公司,主营业务是煤田地质勘探。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由于本地煤炭资源枯竭,国家对这类国有企业逐步断奶绝粮——不再拨给工程施工任务和款项,这就让很多设备闲置无活干,先是职工放假、停薪留职,后来职工就得下岗了,必须自谋职业。单位由党委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改为经理负责制及经理承包制,职工看不到希望,党组织的作用也名存实亡。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相荣涛接手了兴大,被临沂矿务局委派成为地质公司副总经理兼彩印厂党支部书记、厂长。
这是1996年。
如果说当初的厂前途无光,整个企业都黯然迷茫,那么相荣涛则目光锐利雪亮,在调查一个月之后,一针见血地发现了令厂子发展不利的病症—一是原材料采购没有进行比质比价,存在个别领导干部吃回扣的问题;二是职工作风不扎实,有虚报冒领出差费的问题;三是职工队伍重产量、轻效益,缺乏战斗力。用什么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怎样抓班子带队伍,用什么样的理论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动,成为摆在他面前的问题。
病找到了,接下来就是怎么把病治好的问题——
相荣涛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想到了党的最高纲领,想起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依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所取得的辉煌胜利。
从那以后,兴大独有特色的“红色企业文化”渐有雏形。
没有草原,
你也可以拥有一匹马
事实证明,相荣涛确实独具眼光,他选择的这样看似奇怪古板的路并没有错。红色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力是惊人的。
当别人都在为那些所谓的西方成功学疯狂洗脑的时候,相荣涛却开始带领员工们一遍遍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然后利用职工大会、班前、班后会组织职工学习。现在这都是什么年代了,咋还需要学习这个?可想而知,起初员工们也是有着诸多不理解。
但时间很快就证明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咱们领袖留下的精神食粮才是可以满足咱们胃口的最佳饭菜。
过去个别领导把手伸进别人裤兜里掏钱的事没有了,晚来早走、赚小便宜的没有了,工作中斤斤计较、离了钱多干几分钟都有意见的人没有了。工人们讲,看到相荣涛一个人吃住在厂里,舍小家顾大家,大公无私,关心职工,就像看到了党员干部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好作风又回来了,看到了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又回来了。由于红色企业文化得到了党团员和职工的认同,彩印厂干群一心,掀起了干事创业的高潮,扭转了管理不善、效益不佳的局面,由亏损企业变成了盈利单位。
对于相荣涛而言,这一切改变早已存在于他的心间。他通过总结提炼制定了由六句话组成的红色企业文化理念:“读毛主席的书,听党的话,按市场规律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开展‘4321’工程活动,为早日实现共产主义社区而努力奋斗”。他还说,兴大人必须要结合学习“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大庆精神、“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经验,教育员工争当新时期的企业主人;要像大庆人那样,在工作上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要“黑夜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要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干部、工人、知识分子相结合”。
这样的道理不仅接地气且分量十足。在相荣涛眼里,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惊世骇俗的才分,但即使你没有那些所谓的才能,只要你甘于奉献,老实做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照样也可以为社会贡献力量。
没有草原,你也可以拥有一匹马。
他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有容乃大,
这一路披荆斩棘
与这世界任何一件事相同,纵然是处于市中心最繁华地段的兴大,发展亦不是一帆风顺的。
兴大公司刚成立时的2002年,办公区、家属区内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旧平房和楼房,门窗破碎,屋顶楼顶漏雨。怎样由贫穷破旧向求生存求发展转变,怎样把公司处于黄金地段的优势发挥出来?这成为当初相荣涛首要考虑的问题。
很多人说,你可以说相荣涛太古板,但必须得承认他有眼光;你可以说相荣涛不时尚,但必须得承认他具有着非同一般的胆魄。
2003年,相荣涛让公司拿出比当时全市最高标准还多200元的高额补偿,让拆迁户既有钱买新房,又有钱购还建房。2005年兴大大厦建成后,又分别于2007年和2010年建成了职工还建楼和兴大商务港。从此贫穷破旧被高楼大厦所代替,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时间让兴大人扬眉吐气,成为全市人民羡慕的佼佼者。
看准时机,相荣涛喜欢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房地产项目见效的同时,兴大集团不断用红色文化品牌促进公司发展,陆续建成了吹塑厂、兴大旅行社、兴大物业、荆山向阳饭店、荆泉水业公司和红色基地。2010年2月,他们又成立了临沂兴大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这是红色兴大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回忆起以前的路,相荣涛满怀感慨,他说他们看似辉煌,其实成长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充满着艰辛,特别是进入一些相对陌生的领域。比如建蔬菜大棚,请了外地的专家,但一场大雨灌满了棚底,连专家都认为大棚毁了打算一走了之,但公司领导干部和职工一起在泥地里滚爬,硬是把大棚建了起来。
兴大人真正把吃苦耐劳永不言弃的红色文化印在了骨血里。
星星之火
永远可以燎原
对于相荣涛而言,与企业发展并行的,永远是社会责任感。
甚至,他还将这责任感放到了更加重要的第一位。
作为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他有着那个年代人的特质——不善言辞。做的越多,说的越少。在做那些我们看来令人感激满怀的善事时,他总是一笔带过,从来不记于心上。这一路坎坎坷坷勤勤恳恳,面对社会责任,相荣涛也有着可以与之匹配的红色语录。这就是毛主席那句世人皆知的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从2003年以来,相荣涛便开始让公司为职工按月提供五斤鸡蛋、理发票、毛巾、香皂、洗衣粉、牙刷、牙膏、班中餐。到2005年,更是让工作在荆山新厂区的荆泉水业公司、红色基地、向阳饭店的职工,一日三餐全部免费,吃上了自己种的蔬菜,自己生产的粮食。相荣涛觉得,兴大发展了,最先要让职工享受公司发展的成果。这一系列做法得到了家属和职工的高度认同,让他们的凝聚力大大增强,真正有了安全感与归属感。
于己如此,于公他更是不计付出。从为兰陵县慈善总会捐资的二十万再到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等的捐款,兴大的善行从来都没有地域之限,真正做到了大爱无垠。在相荣涛的带领下,这样的一个企业不仅做到了发展风风火火,更让人们感知到他们有血有肉,勤恳奉献。
一路红歌,眼光高远,勇猛果断,更懂感恩。相荣涛把兴大集团真正推到了临沂企业的前台:从2002年资产总额1672万元,年经营总收入580万元,上交税金14.7万元,人均工资8034元,到2013年资产总额2.2亿元,年经营收入1.1亿元,利税1247万元,人均工资4.1万元。兴大成绩,已经足以令临沂人驻足瞩目。
思索两分钟,不由恍然大悟——
作为商贸城市,临沂的企业千千万万,你可能会在临沂见到许多享誉全国,甚至世界有名的集团大企,但毋庸置疑,兴大绝对是其中最独特的一个。
改革开放之后,临沂的企业家数不胜数,你可能会在临沂见到很多拥有传奇发家史,甚至不乏在全国大有一番作为的商界名流,但毋庸置疑,兴大相荣涛绝对是其中最另类的一个。
不是守旧,
这是一种“潮范儿”的固执
正如前面的那位外地的朋友,即便是临沂人,很多也会不把“兴大集团”当做企业,而是当做临沂的一处名景。
四周高楼林立繁华陆离,相荣涛的兴大集团却以大红颜色为主体,墙体上书写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毛泽东语录,新奇中带着些历史独有的守旧感,这着实令人感觉矛盾新奇。诸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之类的标语不乏一处,到处跃然于眼,不仅令年轻人感到年代感十足,更足以让那些从那些时光走来的中老年人们泪流满面。
敢将企业这样布置经营的,毫无疑问,主人一定也是对那个年代念念不忘的人。
相荣涛,这个生于1958年的“过来人”,与其他企业家倡导的新锐犀利不同,这是一个比谁都要注重“情怀范儿”的企业家。
初见相荣涛,固执可能是他留给你的第一印象。
在旁人看来,他将兴大这样经营甚至也是他固执的一种体现。现在哪有这样的企业家?不利用那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却将红色文化当做宝贝一样紧握在手;不引用那些国外都引以为傲的绩效考核机制,却将毛主席地语录一遍遍地深究学习;不奉那些诸如“乔布斯”“卡耐基”等成功教父的理论为前行标本,却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井冈山真理牢印心间。
当初可能会有人不理解,但路走到现在,相荣涛向世人证明了,这样的坚持恰恰不是守旧,而是一种“潮范儿”的固执。
现在兴大集团在他的掌管下如日中天,可很少有人知道,当年的兴大,与“兴”和“大”这两个字都基本无缘。
在我们看来,相荣涛为人太过低调,低调到甚至有些古板,他很少向人们讲起兴大以前的事情,或许他还有些“英雄不提当年勇”的传统与谦逊。在遇到他之前,临沂兴大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临沂矿务局煤田地质勘探工程公司,主营业务是煤田地质勘探。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由于本地煤炭资源枯竭,国家对这类国有企业逐步断奶绝粮——不再拨给工程施工任务和款项,这就让很多设备闲置无活干,先是职工放假、停薪留职,后来职工就得下岗了,必须自谋职业。单位由党委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改为经理负责制及经理承包制,职工看不到希望,党组织的作用也名存实亡。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相荣涛接手了兴大,被临沂矿务局委派成为地质公司副总经理兼彩印厂党支部书记、厂长。
这是1996年。
如果说当初的厂前途无光,整个企业都黯然迷茫,那么相荣涛则目光锐利雪亮,在调查一个月之后,一针见血地发现了令厂子发展不利的病症—一是原材料采购没有进行比质比价,存在个别领导干部吃回扣的问题;二是职工作风不扎实,有虚报冒领出差费的问题;三是职工队伍重产量、轻效益,缺乏战斗力。用什么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怎样抓班子带队伍,用什么样的理论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动,成为摆在他面前的问题。
病找到了,接下来就是怎么把病治好的问题——
相荣涛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想到了党的最高纲领,想起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依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所取得的辉煌胜利。
从那以后,兴大独有特色的“红色企业文化”渐有雏形。
没有草原,
你也可以拥有一匹马
事实证明,相荣涛确实独具眼光,他选择的这样看似奇怪古板的路并没有错。红色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力是惊人的。
当别人都在为那些所谓的西方成功学疯狂洗脑的时候,相荣涛却开始带领员工们一遍遍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然后利用职工大会、班前、班后会组织职工学习。现在这都是什么年代了,咋还需要学习这个?可想而知,起初员工们也是有着诸多不理解。
但时间很快就证明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咱们领袖留下的精神食粮才是可以满足咱们胃口的最佳饭菜。
过去个别领导把手伸进别人裤兜里掏钱的事没有了,晚来早走、赚小便宜的没有了,工作中斤斤计较、离了钱多干几分钟都有意见的人没有了。工人们讲,看到相荣涛一个人吃住在厂里,舍小家顾大家,大公无私,关心职工,就像看到了党员干部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好作风又回来了,看到了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又回来了。由于红色企业文化得到了党团员和职工的认同,彩印厂干群一心,掀起了干事创业的高潮,扭转了管理不善、效益不佳的局面,由亏损企业变成了盈利单位。
对于相荣涛而言,这一切改变早已存在于他的心间。他通过总结提炼制定了由六句话组成的红色企业文化理念:“读毛主席的书,听党的话,按市场规律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开展‘4321’工程活动,为早日实现共产主义社区而努力奋斗”。他还说,兴大人必须要结合学习“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大庆精神、“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经验,教育员工争当新时期的企业主人;要像大庆人那样,在工作上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要“黑夜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要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干部、工人、知识分子相结合”。
这样的道理不仅接地气且分量十足。在相荣涛眼里,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惊世骇俗的才分,但即使你没有那些所谓的才能,只要你甘于奉献,老实做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照样也可以为社会贡献力量。
没有草原,你也可以拥有一匹马。
他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有容乃大,
这一路披荆斩棘
与这世界任何一件事相同,纵然是处于市中心最繁华地段的兴大,发展亦不是一帆风顺的。
兴大公司刚成立时的2002年,办公区、家属区内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旧平房和楼房,门窗破碎,屋顶楼顶漏雨。怎样由贫穷破旧向求生存求发展转变,怎样把公司处于黄金地段的优势发挥出来?这成为当初相荣涛首要考虑的问题。
很多人说,你可以说相荣涛太古板,但必须得承认他有眼光;你可以说相荣涛不时尚,但必须得承认他具有着非同一般的胆魄。
2003年,相荣涛让公司拿出比当时全市最高标准还多200元的高额补偿,让拆迁户既有钱买新房,又有钱购还建房。2005年兴大大厦建成后,又分别于2007年和2010年建成了职工还建楼和兴大商务港。从此贫穷破旧被高楼大厦所代替,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时间让兴大人扬眉吐气,成为全市人民羡慕的佼佼者。
看准时机,相荣涛喜欢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房地产项目见效的同时,兴大集团不断用红色文化品牌促进公司发展,陆续建成了吹塑厂、兴大旅行社、兴大物业、荆山向阳饭店、荆泉水业公司和红色基地。2010年2月,他们又成立了临沂兴大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这是红色兴大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回忆起以前的路,相荣涛满怀感慨,他说他们看似辉煌,其实成长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充满着艰辛,特别是进入一些相对陌生的领域。比如建蔬菜大棚,请了外地的专家,但一场大雨灌满了棚底,连专家都认为大棚毁了打算一走了之,但公司领导干部和职工一起在泥地里滚爬,硬是把大棚建了起来。
兴大人真正把吃苦耐劳永不言弃的红色文化印在了骨血里。
星星之火
永远可以燎原
对于相荣涛而言,与企业发展并行的,永远是社会责任感。
甚至,他还将这责任感放到了更加重要的第一位。
作为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他有着那个年代人的特质——不善言辞。做的越多,说的越少。在做那些我们看来令人感激满怀的善事时,他总是一笔带过,从来不记于心上。这一路坎坎坷坷勤勤恳恳,面对社会责任,相荣涛也有着可以与之匹配的红色语录。这就是毛主席那句世人皆知的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从2003年以来,相荣涛便开始让公司为职工按月提供五斤鸡蛋、理发票、毛巾、香皂、洗衣粉、牙刷、牙膏、班中餐。到2005年,更是让工作在荆山新厂区的荆泉水业公司、红色基地、向阳饭店的职工,一日三餐全部免费,吃上了自己种的蔬菜,自己生产的粮食。相荣涛觉得,兴大发展了,最先要让职工享受公司发展的成果。这一系列做法得到了家属和职工的高度认同,让他们的凝聚力大大增强,真正有了安全感与归属感。
于己如此,于公他更是不计付出。从为兰陵县慈善总会捐资的二十万再到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等的捐款,兴大的善行从来都没有地域之限,真正做到了大爱无垠。在相荣涛的带领下,这样的一个企业不仅做到了发展风风火火,更让人们感知到他们有血有肉,勤恳奉献。
一路红歌,眼光高远,勇猛果断,更懂感恩。相荣涛把兴大集团真正推到了临沂企业的前台:从2002年资产总额1672万元,年经营总收入580万元,上交税金14.7万元,人均工资8034元,到2013年资产总额2.2亿元,年经营收入1.1亿元,利税1247万元,人均工资4.1万元。兴大成绩,已经足以令临沂人驻足瞩目。
(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