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QQ

行者无疆,为了我们向往的生活

2014年04月29日 来源:沂蒙人 2014年第1期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我们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习总书记的铿锵话语指出了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体,真正的幸福并非不劳而获,而是在一步一步缩短梦想与现实差距的努力中得到的。追寻梦想,正是人生意义的“寓所”,而勤勉践行便是这建筑之“砖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惟自强而自尊、自信、自立,只为那向往的生活。
自强: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更要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改革。处在这样的时代节点和时间窗口,改革成为中流击水、不进则退。那么,靠什么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硬指标”?如何完成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一系列重要指标,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怎么解决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这一系列的问题纷至沓来,而真正的答案则只有一个:全面深化改革。
        今日之改革,与三十五年前的改革有所不同。改革开放初期,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没有现成的经验可搬,“摸着石头过河”成为一场改革勇气和信心的考验。而当下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对于要走的路,要实现的目标,就不能再单纯的“摸石头”,更要提供“导航仪”,确保在趟深水、过险滩时不滑跌。顶层设计就是这样的“导航仪”。当改革打响攻坚战,就需要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在系统谋划中扎实推进。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方法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改革就像一根魔力棒,激活了古老的中国,让她焕发出蓬勃生机。上坡路注定难走,全面深化改革必然困难重重,但天下之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整个中华民族齐心合力、砥砺奋进,方能成就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到农村土地确权,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自尊: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追寻梦想,应当创造更多的社会条件,营造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环境,使每一个人都能有机会公平合理地放开手脚追寻自己的梦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为此,要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打牢社会公平的坚实基础;同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这些,是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有力回应,是对每一个人实现梦想的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落脚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开宗明义,一语道破改革的终极目的。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设一个更好的社会,让人们在这个社会中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而公平正义则是一个好的社会的核心所在。毋庸置疑,35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广大老百姓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道路,人们正享受着越来越多的改革发展成果。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人们的民主观念、权利意识明显增强,对公平正义的诉求也更加强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后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所讲,老百姓“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让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这是政府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机会是否出现,梦想能否成真,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改革的深化程度、政府的努力程度、公平正义的实现程度。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
自信:敬畏心,深彻骨髓的文化软实力
  人生于天地之间,当常怀敬畏之心。古人说,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敬畏并不等于恐惧,敬畏是发自内心的对于公序良俗和自然规律的认可和遵从,是对终极价值自觉追求的体现,敬畏之心反映了一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最恰当、最合理的关系。有敬畏之心,方能做到“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这敬畏之心源自对民族文化的珍视和历史文明的肯定,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内化的实力。如果说,道路自信是航向,理论自信是指南,制度自信是机制,改革开放是前行的动力,那么,文化自信正是中国这艘巨轮的龙骨,它以坚实的底蕴,保障着航行的平稳。文化自信来自历史积淀,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优秀的文化力量,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追求,源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坚守,源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源于“知善知恶是良知”的自省,源于“知行合一”的自觉,所有这些文化源头是民族力量的陈示,也是敬畏之心的启蒙。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这把戒尺,就是党纪国法。而这心存敬畏便是对法度和道德的敬畏,法度是他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道德是自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八项规定,抓铁有痕,重拳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政府、军队、国企,横无死角,纵无禁区。
  同样,更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在我们的头顶,永远高悬着灿烂的星空。敬畏之心,是面对永恒的自然积极追求生命价值的出发点。在资源越来越紧缺的今天,必须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决不能为了急功近利而肆意浪费资源、破坏自然环境。敬畏自然和生命,体现了人的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重塑敬畏之心,不仅是一个人的修为,更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一个社会健康有序的保证。民间组织诸如阿拉善环保联盟、湘江保卫者,政府对污染企业的零容忍,不管是自下而上的觉醒,还是自上而下铁腕治污,共同的合力才能造就美丽中国。
自立:改革从问题切入,发展从解题深入
  一位哲人说过,发现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看不到问题或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问题意识的缺位容易导致集体沉迷,而问题意识的觉醒却意谓着一种自立精神。其实,一个人、一个单位,在其发展历程中既会有一帆风顺的时期,也难免遇到艰难曲折,存在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问题无非就是矛盾。辩证法告诉我们,问题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能不能尽早发现问题,愿不愿向问题学习,不仅是认识水平问题,也是态度和精神状态问题。精神懈怠,缺乏改革意识,就不会主动去发现问题,即使发现了也会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而担当缺失,畏惧困难,就更谈不上主动发现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调整期、矛盾的凸显期、发展的黄金期,新情况层出不穷,老问题积重难返。只有勇于直面问题、坚持正视问题,才能深入分析问题,切实解决问题。分析、研究问题是认清事物本质、把握客观规律、作出科学决策的唯一途径。“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有正视问题的气度,才会有分析问题的力度;有研究问题的深度,才会有解决问题的进度。研究问题,唯有解放思想,才能思维开阔;唯有开阔思维,才能激活思路。要用新视野审视新变化,用新观念拓宽新思路,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才能把复杂问题研究透、敏感问题处理妥、棘手问题解决好。凡事成于真、兴于实,败于虚、毁于假。古人说,“下君之策尽己之力,中君之策尽人之力,上君之策尽人之智”。善求解当先求教,只有多方听取意见,善集众人之智,才能为解决矛盾和问题找到无穷的力量之源。知是起点,行是终点。真正解决问题,必须洞悉时代特点、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方向,做到不怕风险,勇挑重担、勇于担责,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破解难题、干事创业上,对发现的问题、决定的事情,坚持扭住不放,不见成效不撒手、不达目标不罢休。唯此,才能适应变革需要,推动改革与发展。
        追寻梦想,行者无疆。我们应当认识到,个人梦想只有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只有与祖国命运相结合,才能具备最大的价值。在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奋斗过程中,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洪流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朵绚丽的浪花。追寻梦想,只为我们向往的生活,行者无疆,定会焕发青春活力,葆有持久的热情,开掘巨大的潜力,更会感受到无比的幸福。心怀梦想,脚踏实地,人生就会是一次历尽艰辛然而又圆满幸福的旅程,这其中有自强之历练,自尊之光芒,自信之充盈和自立之笃定。

(宋学丰)

上一篇:今天,让我们同呼吸共命运

下一篇:心安之处即是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