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诉不尽鱼水情——学习沂蒙精神 践行群众路线
红色热土:革命精神的瑰宝
沿着时代车轮印下的轨迹,随着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始,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来到蒙阴县垛庄镇后里村红色文化教育展览室调研。
在调研中,王岐山立足沂蒙精神,对于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他指出,蒙阴县是革命老区,老区的党组织更应该注重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人心向背决定着成败。在一个有革命历史传统的老区工作,不仅要对现实负责,还要对历史负责。要从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出发,密切联系群众,心中有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王岐山还特别强调了作风问题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关乎人心向背。要准确把握教育实践活动实践载体,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把自己摆进去,把历史摆进去,把现实摆进去,与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焦裕禄精神相对照,找到我们存在的差距。要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为新的起点,当成万里长征的一步,不能一阵子、而是一辈子,事事处处、时时刻刻加强作风建设。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一份重大责任。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深入纠正“庸懒散、奢私贪、蛮横硬”问题,做每件事都要把群众放在心里。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把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改进作风、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的重大机遇,努力做好表率,坚守责任担当,把革命老区发展好、建设好。
群众路线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和推进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也是群众路线丰富发展的重要途径。而要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精神资源。沂蒙精神,正是生动的教材和无可替代的财富。沂蒙精神中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的精神风貌,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核心,不仅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理解“人心向背”的铁律和避免“脱离群众的危险”,而且能够更好地教育群众秉承“一心向党”的历史选择和发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拼搏精神。
血与火的升华:用脊梁支撑蓝天
沂蒙精神是一种人民精神,沂蒙山是一座由人民精神铸就的山。如果说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以及西柏坡精神等都是因与毛泽东的联系即精英之光而备受瞩目的话,他们的创造主体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英群体,而沂蒙精神凸显的却是普通人即人民之魂,她的创造主体是纯朴、善良、憨厚、正直的沂蒙老百姓。而在沂蒙精神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了沂蒙人民的主体价值、主体理念和主人翁姿态。
在艰难的革命岁月,沂蒙人民死而不悔地爱党爱军,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长江。这震撼人心、启迪灵魂的革命历史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最广泛、最牢固、最深厚的工作基础和力量源泉。在沂蒙人民遭受日寇铁蹄蹂躏的危难时刻,正是党和人民军队来到蒙山沂水,用生命和鲜血守护人民的家园,在党的领导下,沂蒙人民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翻身解放。这些丰富具体的为民爱民实践,坚定了他们义无反顾跟党走的决心,筑牢了沂蒙精神的根本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沂蒙人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造自然,建设家园,使整个沂蒙山区成为60 年代全国农业先进地区之一,涌现出莒南县厉家寨等先进集体。可以说,建设时期的沂蒙精神,是与党的方针政策分不开的,是当时全国人民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缩影和集中体现。这一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空前迸发。
沂蒙精神在人民群众的改革开放中成熟。改革开放以来,沂蒙人民积极支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继续发扬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的精神,将原来的四塞之崮、舟车不通之地变成了“市场名城”“物流之都”。形成了“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全国商贸新格局,成为商贸云集的物流之都和城水相依、优雅宜居的“大美临沂”,并相继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等“国字号”荣誉,成为沂蒙精神创造的又一奇迹。可以说,改革开放时期的沂蒙精神,更是与党的路线方针密不可分,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新时期的沂蒙精神。同时,这一时期的沂蒙精神,也是与党的领导干部、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紧密相连的,正是他们的引导、示范、帮扶和带动,才锻造和推动着沂蒙精神走向成熟。
沂蒙人民创造了今天的大美沂蒙,也为时代奉献了伟大的沂蒙精神,是我们党和军队救国救民万死不辞与沂蒙人民爱党爱军血肉相连肝胆相照,它是沂蒙山区结出的精神之花。
永葆本色:沂蒙精神光照千秋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重温沂蒙精神,不仅要将其作为一面旗帜来传承发扬,更要将其作为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
今天我们强调沂蒙精神,蕴含着对长期执政条件下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深刻忧思。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在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将是复杂的、长期的。观古察今,从王朝兴衰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起伏,“成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剧情反复上演。共产党人要打破所谓的“历史周期率”,首先要把战争年代形成的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传承下去。
弘扬沂蒙精神,常怀敬畏人民之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中国古语“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一个党,一个政权,一旦失去民心,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保持敬畏之心,才能把群众疾苦放在心上,才能做到从群众立场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弘扬沂蒙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今天重温党的光荣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和光辉历程,深切感受到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继承和发扬好沂蒙精神,应把沂蒙精神融入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中,突出问题导向,切实查摆好、分析好、解决好基层存在的“四风”问题,特别要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从群众反感、意见大的反映中发现具体问题,边学边查边改,使人民群众不断从党的群众路线中和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实践中感受到温暖和实惠,从而更加衷心地信任党、拥护党、热爱党。
弘扬沂蒙精神,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弘扬沂蒙精神,必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用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回报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只有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富裕作为第一追求,着力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特别要注意解决好水、路、电、气等问题,解决好就医、就学、就业、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服务群众,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才是对革命先烈、对沂蒙人民最好的回报。
80多年过去了,沂蒙精神历久弥新、永葆活力。它既推进党的群众路线发展,也在党的群众路线建设中获得丰富。在群众利益和党的群众路线互动共进中,中国共产党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先进性。共产党作为一个优秀的执政党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弘扬沂蒙精神,融汇蕴含的宝贵经验和时代精华,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建设将会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和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孙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