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QQ

临沂作家代际对话:可能“互不顺眼” 同样“不文不活”

2014年09月05日 来源:沂蒙人 第13期

       导语:
        这是一次普通的文学交流,这是一次又不太寻常的,两代人的思想沟通。
        同样的问题,两个人截然不同的回答。碰撞,痛击,反驳,毫不客气。
        交锋,不仅存在于文学层面,更深植于两代人的思想与价值观之间。
        你一定在很多媒体见过相似的思想交流。
        但一定没有见过像这一次这样。
        老实,客观,每一句发言其实显得都不那么中规中矩。你也许觉得偏激,但正是这样,才绝不中庸,才足够真实。
        两位主角保证他们所表达的,是他们想说的,最心底里的话。
        而我们在保证我们所书写的,可能是你们心里,最想知道的东西。
  
       问:两位都是“作家”。在我们看来,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前,这都是一个颇具神秘感的身份,换句现代的话来说,作家在我们眼里特别“高大上”,请问在你们看来,文学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采取一个比喻的话,你们会将它比作什么?
  
       张世勤:简单说,文学不过是一种表达和倾诉。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孤独感,甚至这种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放眼宇宙,星体无数,日旋月转。俯瞰地球,众生芸芸,前呼后拥。所以有人高声喊叫:这世界,我来了。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豪言,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无奈。人的孤独感便由然而生。
       但同时,就每一个个体来说,不管多么细微,它的生命又都是那么鲜活。我以为正是人无处不在的孤独和心灵的隐秘不测,催生了文学。所以文学就像梦一样,看上去那么虚无,品起来又那么有味。它既可以对你过往的生活给予重现,有时也莫名其妙地对未卜的生活给予昭示。
      所以好的文学作品,你可以不认为它神圣,但你不能不叹服它的神奇。
  
      妩冰:哈哈,你看,对于我而言,张主席的话就显得特深奥和精髓。很多时候,文学对我也是如此。她是一种最直观的表达和倾诉方式。想写就写了,你有时候直接的言语表达可能碍于各种场合啊,各种交际人群啊显得不太自由。但文学这个东西不一样,她是自由的,自由到甚至有些桀骜不驯,但你又无从批判她的这种高傲。只要是我想表达,我就表达我表达的,无需遵从于任何人,无关于其他。
      但是,与张主席不同,文学于我而言,似乎还有些别的意味。
      其实我不太喜欢将自己创作的东西叫做“文学”,对于我而言,她更多是我所喜欢的,我爱写的文字。谈及文学这俩字好像会有点不自然,就如同你所问的,拿一个特别流行的词汇来说,总觉得这是个特别“高大上”的词汇。就好像我喜欢称自己是“作者”,从来就当不起“作家”这两个字。
  
      问:现在评论界里的很多人喜欢把作家按年代进行归类,如按这个划分,你们两个是完全不同年代的写作者。那你们怎么看待彼此作品的现实意义的?是互不顺眼啊,还是彼此有时候也能寻找到那么一点共鸣?你们又是如何评价其作品的社会价值的?
  
       妩冰:这个我得承认,对我而言,传统作家,又或者说严肃文学一直有着特别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这点是我这个年龄阶段的人触及不到的。
       当然,传统作家们可能也更喜欢将我这样的东西称之为“快餐文学”。有了人生积淀和丰富的生活阅历,他们的东西才会写得那样地劲道和有血有肉。读者们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中更多地思考和批判现在及后来。如果将传统文学列个关键词,大概就是骨头吧。他们的优秀作品,是骨感沧桑有嚼劲的。
      对于“社会意义”,说的大点儿,我觉得大家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创作角度,但谁也没法说谁优劣。各有所爱,本就无可厚非。说的更土一点,存在即是意义。
  
       张世勤:给作家贴上代际标签,是评论家最为省心的一个办法。作家以年代分,并非全无道理。因为任何一个作家,他思想的形成都会受到他所处那个时代的影响,甚至语言风格都会被现实所强硬地改造,这些东西可以说就是作家与作品的“DNA”,一旦形成,很难改变。从这个角度说,此时代与彼时代的作家的确不同。但另一方面,这种贴标签法,又如同多子的父母,平日里一概把各自的名字省去,而是直呼老大、老二、老三, 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各自的个性特点。其实事情并不全然这样,并不是所有的年轻写作者都在写轻狂之作,所有的年长者都在著厚重之品。
      传统纯文学作家和追捧流行元素的通俗作家之间的不同,如果用个不恰当的比喻的话,就是对待同一个女人,一方是在煞费苦心地寻找或缝制更适合她穿的衣服,以展示其气质;而另一方却不愿费心这劳什子,干脆让她穿着三点式或裸着就推上人生的舞台,更显春意明媚。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往往围观后者的人会更多。不过即使如此,我仍然认为,围观后者的人再多,也都不过是猎奇,谈不上品味和欣赏。其实,女人剥光了衣服,便不再是女人,而只是人。同样,男人也如是。
  
      问:那么,你们两种“不同”的写作,是否各有优势,也各有瓶颈?二者有没有交集的可能?

      张世勤:两种不同的创作,各自的优势都是明显的,无需深谈。但瓶颈各有不同。纯文学作家的瓶颈是要解剖现实,即使解剖历史也是在为现实种种寻找注脚。所以这个工程量很大,需要提取、检测、分析与论证,至少也得化验了血,才敢得出一个结论。而走流行通俗的路子,可能就不用这么麻烦,有一个身高体重器就够了,无论谁,上去一站,数据就出来了。
      有两个词,一个叫“反映”,一个叫“表现”,看上去两个长得模样差不多,但实际却有很大不同。反映是必须要反映出本质的,在反映本质的过程中,它可能采取了从表象入手的方法。表现不是这样,它可能也能捎带出本质,但它主要呈现的是表象。
  
      妩冰:对于我而言,严肃文学的最大闪光点就是“厚度”。他们是有厚度的,读者需要仔细品阅才能发现作者真正想传达的东西,甚至读者发现的远远超过于创作者的传达需求。但是“厚度”同样也是瓶颈点吧,太过厚度,反而有时候感觉“过时”了。
      有的传统作家对于我们会“不屑一顾”,说我们写的东西太肤浅太轻薄了。各人有各人的读者群。我们这种文字大概确实像是“轻文学”,但不代表我们没有创造力。很多时候,反而当下有些严肃文学的作品于我们而言更像是高大深的纯文字创作,重文采而寡淡于情节。而我们,更喜欢在情节上跌宕取胜。
      其实这样的讨论,更让我想起很多时候关于小说的讨论:你觉得一本小说,是情节重要,还是文采更重要?
  
      问:现在有个“中国作家富豪榜”每年都在做排名,作为作家,你们怎么看“中国作家富豪榜”?你们觉得文学作品是商品吗?对于纯文学作家来讲,你们把“中国作家富豪榜”看作是激励还是讽刺?
  
      张世勤:出现“中国作家富豪榜”并不奇怪,这是中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下全社会物质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在文学圈的反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作品肯定是商品,但又不单单是商品。正是因为有人只看中它商品的一面,才不惜一切掏空它的经济价值和附着其上的世俗利润。另一方面,当下的文学已不是过去纯净的精神场,而是充斥着利益满天飞的名利场。
      对于“中国作家富豪榜”既不要把它看作是激励,更不能把它看作是讽刺,无论作家自身看重还是不看重钱,作家都不应当是贫穷的。但是,看作家富豪榜重要的不是看榜上的人都有多少钱,而应该看都是什么人在榜上。这样看,便能确切看出一个社会的文化风向。一个社会是否处于健康或困顿状态,应该不言自明。
  
      妩冰:这点,我也与张主席的看法好像是不同的。
      于我而言,富豪榜毫无疑问是激励的平台。第一抒发情感,第二可以用这样的情感养家糊口。这里是有先后顺序的。我们并不是因为钱而写,但是因为写出来东西才附带产生了商业价值。对于我而言,我始终为这样的自己而感到荣幸。我觉得看着我的书被读者认可,并被买走是最幸福的事情。
  
      问:有一句话叫做“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而我们这些局外人总是很好奇你们的生活,你们觉得作家需要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吗?面对社会现实,作家如何在作品中体现出自己文学性的思考和建设性的努力?

      妩冰:说到这个我很惭愧,因为我写的东西多在写小家小爱,远没有上升到社会责任感的角度,如果非要找出点责任感,大概在婚恋方面的价值观还算是特别正的。不过,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觉得作家必须得有这方面的责任感。医生医人体,而夸张点说,作家应该起到医人心的作用。比如当下很多社会戾气,看似是社会矛盾积压造成的大爆发。其实缺少的正是疏导。而作者的作品如果足够合格,应该能起到疏导的作用。如果能起到警醒的作用则再好不过了。

      张世勤:我以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对一个有志于写作者而言,什么时候都不过时。真正的作家正是因为对现实有着清醒或试图清醒的认识,才要去表达,才要去倾诉,传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甚至于揭示社会生活有可能的发展趋势。
      至于磨炼思考,则是一个痛苦的漫长过程,需要作家在磨炼过程中或磨炼之后,形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

(妩冰)

上一篇:从甲午到甲午: 这一场长达120年的反思

下一篇:互联网荣光 下的失落与叹息